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预案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l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2.1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执行。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2)发热(38"c或更高)。(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2.1.2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第1页共8页(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2.1.3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2.3监测病例定义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疾控中心具体确定。3、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3.1部门职责3.1.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第2页共8页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3.1.2县卫生局应急办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3.1.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3.1.4县卫生监督局应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3.1.5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收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地区);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