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清华水利系工程硕士班张秋建引言生态一词(Ecosystem)由希腊文oikos衍生而来的,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的意思,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的动态平衡就称为生态系统,顾名思义,水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之间以水为媒介所形成的动态平衡。阳光和水是生物生存的根本条件,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复杂而简单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使生物之间形成的上述动态平衡不断的被打破而形成新的平衡,生命的进化、新物种的产生、旧物种的消亡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水生态环境是地球上最根本的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或恶化,将会引发包括生命进化或消亡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致力于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水务工作永恒的主题。一、北京市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然而自然条件的使然、政策的不完善、不科学的发展观、人们节水观念的淡薄等等也造成了目前北京空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用“水危机”来形容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危言耸听了。1、水资源的极度紧缺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都市之一,人均水资源不足300m3,是全国人均的1/8,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大城市和首都中名列百名之后。北京水系属海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06.5mm,自1999年起,海河流域连续7年大旱,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少2~3成,多条河流断流,同时地下水位也随之大幅降低,据观测京东的潮白河水源地地区地下水以平均每年3~4米的速度下降,目前埋深已达20米左右。截至2003年5月底,整个北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8.8米,比1999年下降了4.7米,储量减少24亿立米;城区地下水位下降更为严重,石景山地下水埋深已达34米,西部山前地区浅层水已经干涸……作为北京主要供水水源的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近些年来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密云水库经过从河北、山西多次调水后目前储量仅10亿立米,除去死库容,实际可供水已不足5亿立米,若按常年供水负荷实际可供水时间不足1年,而官厅水库由于污染严重,从1997年起就已经退出了饮用水供水系统。北京地下水的可采量为年平均25亿立方米左右,而多年实采量为28亿至29亿立方米,且仍有不得不增加的趋势。同60年代相比,地下水储量已减少了50多亿立方米。事实上,目前地下水供水已经占到了总供水量的63%,地下水的长期的大量超采,造成了泉水枯竭,湖泊逐年萎缩,地面下沉,林木枯死,河流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根据水资源供需分析,2010年北京市将缺水10亿m3,以北京及天津形成的首都经济圈将缺水20亿立方米。2、水污染日益加剧20世纪后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水量及工业与生活废污水量大幅增加,加之持续干旱,河道干涸,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从而使水污染程度加剧,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统计数据,2000年监测的全市79条2095公里河段中符合相应功能水质要求的有20条河段,其长度占实测河流长度的41.6%。II类、III类、IV类、V类水体中超标河段长度分别占到相应功能河段长度的23.7%、33.8%、92%、100%。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次是挥发酚和石油类。2000年北京市水文总站监测总长997公里的河段中,I~III类水体占监测总河长的66.1%,IV类水体占监测总河长的6.0%,大于V类水体占监测总河长的27.9%。从总体情况看,潮白河水系上游水质较好,污染较重的是北运河水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CODMn。2000年监测水库17座,水质达标的9座,达标库容占实测总库容的66.1%,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质符合II类水体水质标准,官厅水库水质仍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监测湖泊19个,水质达标的7个,达标湖泊容量占实测总容量的59.5%。“六海”中北海、后海、前海水质达标。水库、湖泊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其次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北京的两大供水水库中官厅水库2001年水质状况为:河口是全库区水质最差区域,为V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COD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