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1页江苏高等学校“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为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我省高校科技创新,结合我省高校科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前言当今时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既源于科技人员的探索和发明创造欲,更源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强力拉动,科技工作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富民惠民、造福人类的使命越来越突出。三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学科发展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理科与工科、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技术领域不断出现,科学与技术前第2页共41页第1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1页沿不断延展。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科学与技术加速融合,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各环节紧密结合并互相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开发的周期大为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大为加快。五是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越来越依靠综合运用多门科学、多种技术和手段的集成创新,越来越需要产、学、研等科技创新主体要素加强密切合作。未来15—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省在实现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现已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呈现递减趋势。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第3页共41页第2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1页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高等学校任重道远,机遇难得。高等学校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双重使命,承担着服务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进科技进步的双重责任。我省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才密集、研发能力强的明显优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能力在整体上处于全国高校前列。长期以来,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聚集培养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科技成果,多模式、多形式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为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省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还第4页共41页第3页共4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1页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学术大师、战略科学家、领军人物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还不多,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还不够紧密;二是高水平的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还不多,科研质量还不够高,地方高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三是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与重大需求对接不够,产学研紧密结合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四是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与高校科技发展要求不适应。大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