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10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在反帝反封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为了保证本课教学的连贯性,并且便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可对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即以国共合作为线索展开教学。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相关史实,学生对黄埔军校以及北伐战争会比较感兴趣,但是其内容带有一定的政治性,比较难理解。而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能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主观判断能力。但是他们对历史学习仍然带有一定的惰性,并且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概念比较模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要通过补充史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文和史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2/10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25年9月,毛泽东从湖南到达广州,不久,即代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职务。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攻打有国民党重兵驻守的长沙。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什么会成为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长?而仅仅两年后,他又带兵攻打国民党,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第15课《北伐战争》。(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对毛泽东这样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的活动变化,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讲授新课】(一)救国救民,国共合作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1923年3月,他们⋯⋯再次挑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107~10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什么状态?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致使中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初,帝国主义列强扶持其在华“代言人”争夺中国的统治权。一方面各军阀之间发生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沉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3/10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各军阀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行动,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打击。材料二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这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要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国内找到自己的同盟军,而在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是最革命的力量。——王矞锋:《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载《社科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三孙中山从俄国和中国一些实际形势中,看到了一定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