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7页管理层收购第一部分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原理MBO是LBO(杠杆收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限定收购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方式是通过借债融资收购获取控股股份。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奖励、期权行权、主管部门划拨等皆不是MBO。一、管理层收购产生(经理人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sMBO)的背景经理人融资收购发源于英国。1980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莱特(MikeWright)在研究公司的分立和和剥离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在被分立或剥离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出售给了原先管理该企业和管理(或经理)层。在当时的研究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名字,人们笼统地把它称之为“buy-outs”。后来,英国对此类收购进行融资的主要机构工商金融公司(IndustrialandCommercialFinaceCorporation)把这种现象起名为经理人融资收购(managementbuyouts),简称为MBO,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MBO的一种重要的变体是职工经理人融资收购,即原有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共同出资买下公司,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在工商金融公司和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University)的联合倡导下,1981年3月,英国首届关于MBO的全国性会议在诺丁汉大学举行,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对MBO的研究。此外,英国还成立了专门的MBO研究机构,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定期出版刊物。此后,在美国和欧洲大陆,这种新的收购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如俄罗斯、东欧国家,也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MBO形式,以加快其转轨速度。MBO的出现并非偶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说是20世纪70年代公司分拆的结果。公司分拆是指大公司将部分非主导业务剥离出去,以便集中精力经营主导业务。在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前,公司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地寻求兼并机会,迅速扩大公司规模,很少出现通过公司分拆从而将公司变小的现象。物极必反,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倾向开始逆转,很多过去因追求多样化而形成的大公司遇到了发展的障碍而不得不将公司拆小,即卖掉一些业绩不佳的辅助业务或子公司等,在很多时候,公司总部更愿意将子公司卖给原来经营公司的管理层,即所有权变更而管理层不变,这就是MBO。有时候,职工各管理层共同出资购买企业,这就是职工经理人融资收购,一般把该种收购形式称为MBO的一种变体,属MBO范畴。在国外,一旦经理人对公司激励机制不满,或是认为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难以一致,或是发现当前公司机制可能制约公司资产增值,或是认为公司市值被低估之时,由经理人以收购兼并方式控股公司、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握于一手,就成了经理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选择。企业并购进入8O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特征,即融资并购,涉及与股权转让有关的收购活动,常通过公司的大量举债,增强财务杠杆效应,向股东购买股第2页共27页第1页共2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7页票,完成收购交易,其中,管理者收购成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二、管理层收购的内涵管理层收购(MBOs)是指由公司的管理方而非第三方投资者对公司进行收购,以确保管理者留在企业中并能实现利润和现金流,通过这种交易的方式来向管理人员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即公司管理层以公司的资产或未来收益作担保向银行借贷从而融资买入自己所管理的公司,以此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一般来讲,管理层收购所需的收购资金是通过股权抵押等方式来获得5至10倍的融资完成的。粤美的在首次协议收购股权时就是采用了这种股权抵押的方式,管理层持股款先以10%的现金支付首期持股费用,然后采取股权抵押获得融资来支付其余90%的持股款,以后再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完成的,而这部分持股款的来源是该公司今后持续的利润和现金流。在国外,管理层收购往往采用分期受让公司股权的方式,来逐步增加管理人员的股票所有权,让"金手铐"套住管理人员并使其留在公司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股权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