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的制作及HE染色件•石蜡切片制作流程•HE染色原理及步01石蜡切片制作流程取材01取材是石蜡切片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取材时需要选择新鲜的、无病变的组织,并尽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02取材的大小和厚度也会影响后续的切片制作,一般而言,组织块的大小应为2-3cm³,厚度在2-4mm之间。固定固定是为了防止组织自溶和腐败,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乙醇、丙酮等。固定时需要将组织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一般为1-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组织类型和大小而定。脱水脱水是为了去除组织中的水分,为后续的透明和浸蜡做准备。常用的脱水剂有乙醇、丙酮等。脱水过程中需要逐渐增加脱水剂的浓度,以避免组织过度收缩和变形。透明透明是为了使组织变得透明,以便更好地浸蜡和切片。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氯仿等。透明时需要将组织放入适当的透明剂中,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组织类型和大小而定。浸蜡浸蜡是为了将石蜡渗透到组织中,使组织变得硬固,以便切片。常用的石蜡有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浸蜡时需要将组织放入适当的石蜡中,时间一般为1-2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组织类型和大小而定。包埋包埋是将组织用石蜡包裹起来,以便切片。包埋时需要将组织放入包埋盒中,并确保组织平整、无气泡。包埋盒需要用标签标记清楚,以便后续的切片和观察。切片切片是将包埋的组织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切片的厚度一般为5-10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干净的切片机和刀片,以保证切片的完整性和质量。切好的切片需要用标签标记清楚,以便后续的观察和比较。02HE染色原理及步染色原理伊红染细胞质伊红染液中的成分能够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胞质呈现红色。苏木精染细胞核苏木精染液中的成分能够与细胞核内的核酸结合,使细胞核呈现蓝色。核质对比分明通过苏木精和伊红的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在颜色上有明显的对比,便于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染色步骤010203脱蜡水化苏木精染色将石蜡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脱蜡5-10分钟,以去除石蜡。将脱蜡后的切片用纯水或自来水冲洗,以使切片充分水化。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使细胞核着色。染色步骤盐酸分化伊红染色脱水封片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5-10分钟,使细胞质着色。将脱水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以便观察和保存。用盐酸对切片进行分化,将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脱以减少背景染色。水处理,以增强染色效果。染色注意事项01020304防止脱片控制染色时间注意染液浓度避免污染在染色过程中要保持切片的湿润,避免脱片。染色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染液的浓度要适中,过浓或过在染色过程中要保持染缸的清洁,避免污染影响染色效果。淡都会影响染色效果。03石蜡切片HE染色果分析染色效果评价染色效果评价标准根据切片染色程度、颜色对比度、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差异等指标,对染色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染色效果影响因素探讨染色时间、染色温度、pH值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染色质量提供依据。细胞结构识别细胞核识别通过HE染色,细胞核呈现紫蓝色,易于与其他细胞器区分,有助于对细胞核形态和大小的观察。细胞质识别细胞质在HE染色中呈现粉红色或红色,通过观察细胞质的染色程度和细腻度,可初步判断细胞的功能状态。病理诊断应用肿瘤诊断通过观察肿瘤组织在HE染色切片中的形态、染色深浅及核分裂像等指标,可辅助病理医生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级。非肿瘤性疾病诊断在非肿瘤性疾病诊断中,HE染色切片可帮助病理医生观察病变组织的炎症程度、坏死范围及纤维化程度等,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04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的量控制切片厚度控制切片厚度切片均匀度石蜡切片的厚度应控制在2-5微米之间,过薄或过厚都会影响染色效果和显微镜观察。确保切片厚薄均匀,无裂痕或气泡,以提高染色和观察的准确性。VS染色浓度与时间控制染色浓度根据组织类型和染色需求,选择合适的染色浓度,以达到最佳染色效果。染色时间染色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染色效果,时间过短会使染色不明显,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染色过度。温度与PH值控制温度控制PH值控制在切片制作和染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