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企业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全能一八3套讲座+89700份资版》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一三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4879份资料公文语言艺术化浅谈摘要:公文写作要求严谨,公文语言给人留下了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但一篇富有感染力的公文应是规范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遵循公文语言风格传统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文学语言的艺术化方法,注重公文语言的艺术化运用,增强其艺术美感,能更好地发挥公文的作用。关键词:公文写作;文体语言;艺术化;方法论;个人素养公文语言讲究庄重朴质、谨严准确、简练明白、自然得体,但公文绝不是依葫芦画瓢,简单的照抄照搬,它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学语言,增加其生动性,使其富有文采。一、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风格异同(一)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差异性特点公文是公务机关行使职责而形成的具有规范体式的文书[1],他总是为了实现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制作发布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规范性和效用性。公文的语言是一种实用语言,讲究实事求是,不得随意表露个人风格,要求用最准确的语言、最精炼的文字来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有效地处理实际公务。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是个体生命的表现,可以对所写的人与事进行艺术上的虚构、改造和加工,以反映生活本质。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二)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共性特点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是两个相关的个体,公文和文学作品两者都是文书,是用来记录和传递思想和信息的载体。无论公文写作还是文学创作,其主体和灵魂都是思想内容,任何修辞形式和写作技巧,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一旦失去作为核心的思想内容,那徒然存在的形式和技巧无论多么的新奇和美妙,都会统统变得毫无价值。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的写作素材和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从其功用上看,它们都是为了向读者表达写作目的和思想意图。公文写作向有关单位和部门传达一切与公务有关的信息,文学创作也在对读者传达文学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公文写作和文学创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现象,在中国古代,有相当多的优秀文学家同时也是公文作者,如韩愈、诸葛亮、贾谊、李斯等等,他们的公文作品企图不受文学思维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他们撰写的公文有其文学思维的渗透,当然也就存在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感。二、公文语言艺术化方法(一)准确把握公文语境语境,指口语和书面语存在的环境。写作对象、写作主体、写作方式、文化背景等都是重要的语境因素,它们是非语言语境,对文本能否实现写作目的具有关键作用,语境对公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公文的语境,包含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时代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同时,公文的作者、地点、环境、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也影响着公文语境。因而在公文写作时,应充分考虑公文语境的各种因素,才能写作出适合公文语境特征的公文,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对身处人生第二次“低潮”的邓小平来说,无疑提供了复出的机遇,他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第一封信写于1971年11月8日,信内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关于林彪反党集团的决定,另一方面表示希望出来工作。但毛泽东收到邓小平的信后,只做了简单的批示:“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办一下。”1972年8月,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这封信他除了重申第一封信的内容外,还恳切地表达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以及希望为党工作的拳拳之心。他在信中写道:“我在犯错误之后,完全脱离工作,脱离社会接触已经五年多快六年了,我总想有个机会,从工作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