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重庆市梁平县作物种植发展方向摘要:本文结合家乡人口分布、气候、环境等因素对其作物种植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也参考了各类文献以及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对现有的发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得到我县应当将水稻、玉米等作为主要种植对象,对于特产进行精种,不能停留在量的提高更因该注重品质的提升打开销路,提高利润。关键词:梁平县水稻玉米特产发展前言本文是在借鉴一定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对家乡作物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当然,由于能力有限,时间仓促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够深刻,恳请读者三思。同时,希望读者能够在此文的基础上给予修改意见。对于此文中的理论及想法是否能起到作用,还有待验证。望读者理解。编者2011年5月梁平县,原名梁山县,现为重庆市辖县,位于重庆市境北部,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达州市的大竹县、达县、开江县接界。东西长52.1千米,南北宽60.35千米,总面积1892.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5万公顷,林地面积5.5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4.73万公顷。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土地全县土地面积189213.33公顷,毛耕地92133.33公顷,园地2486.66公顷,林地30400公顷,疏林草地8666.66公顷,草山草坡13533.33公顷,水域7160公顷,其它土地34833.33公顷.在毛耕地中,净耕地7714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0.77%.在净耕地面积中,水田33346.66公顷,占耕总面积的57.2%.全县土壤共有四个土类、六个亚类、十七个土属、六十个土种、以灰棕紫色水稻土、红棕紫色水稻土、老冲积黄泥水稻土、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五个土属为最多,约占86.12%.耕地有机质为1.55%,全氮0.096%,全磷0.078%,全钾2.14%,碱解氮86PPM,速效磷4PPM,速效钾84PPM,PH值平均数是6.9o,林地和草地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略高于农耕地。气候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季温和,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年平均气温16.6?C、0?C以上积温6088?C,10?C以上积温5267?C,太阳总辐射能83.5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能42.6千卡/平方厘米·年,年均无霜期279天,年均降雨1262.1毫米,历年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平均985.9毫米,占全年的78%,特别是6--8月份,雨量更集中,平均516.9毫米,占全年的41%,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均日照1336.4小时,多集中在4--9月份,为942.3小时,占全年的70.5%;全县以灰棕紫泥土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养分高,宜种性广.日照梁平属日照低值区。常年平均日照为1336小时(重庆为1256小时,汉口为2154小时)。最多(1963年)1546小时,最少(1974年)1106小时。7、8月日照数最多,常年在200小时,特殊年份在150小时;4~6月、9月次之,常年在100小时以上。特殊年份在50~80小时之间,其他月份在100小时以下,12月最少,1974年12月一点日照也没有。各月日照率最高(8月)为54%,其变幅为25~73%;最低(12月)为16%,变幅为0~42%;年均日照百分率为30%,变幅为25~35%,旬日照数最多(7月下旬)为88小时;全年从3月上旬开始,日照数逐渐增加,7月下旬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全年太阳辐射值为83.5千卡/平方公里,月最大(7月)为12.5千卡/平方厘米,月最小(12月)为3千卡/平方厘米。水利地势高于邻县,境内有六条主要河流均向外流,境内有一定的径流量和地下水,但无外来水源。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563亿立方米,人平1336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13.73立方米,平水年10.03亿立方米,偏听偏信枯年7.7亿立方米,枯水年4.96亿立方米。年内径流分布,春季占14.7%夏季占41.2%,秋季占36.5%,冬季占7.6%,其中6月和月量大各占全年的15%。地下水总量为9000万立方米,可开发量为1900万立方米。天然水质较好,适宜于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综上可见,我县的环境的确适宜水稻、玉米等亚热带作物的生长。这里,我还将通过一些事实来说明水稻的重要性及需求性。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