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如何成長五十倍?x洪懿妍1999,3/第214期最近開放加盟的麥當勞,兩千位申請人中只有四人「得標」,進台灣十五年來成長五十幾倍,麥當勞如何快速擴張?成功的本土化策略、行銷手法又是如何與眾不同?五十年次,成功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陳兆民,兩年前名片上的頭銜是杜邦公司資訊部經理。不過,今年六月起,他的新頭銜將是台灣麥當勞「店長」。陳兆民是台灣麥當勞自九七年宣布開放加盟之後,從兩千多位申請者中遴選出的四位準加盟主之一。經過十三個月的訓練,陳兆民終於在今年一月取得加盟主資格,六月將會擁有自己的店。在訓練期間,陳兆民必須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例如炸薯條、炸雞塊、清理男女生廁所,一直做到中心經理。想當老闆,擁有自己的店,是陳兆民從高中時候起的願望,而加盟麥當勞是個機會。因此,陳兆民說:「既然來了,要我做什麼,我就做。」出社會後工作向來順遂的陳兆民,也一度被父母質疑,何以放著年薪上百萬的工作不做,卻跑去餐廳打掃、煎漢堡。甚至,麥當勞要求陳兆民必須全職工作,且完全不支薪。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相對的,麥當勞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陳兆民必須在一年半內,將服務員到中心經理的職能學齊。根據麥當勞的統計,光是訓練一位實習襄理做到中心經理的成本,大約為五百萬台幣。此外,在訓練的最後兩週,公司還送陳兆民到麥當勞位於美國的漢堡大學接受特訓。麥當勞對加盟主嚴格的篩選及複雜的訓練過程,是為了讓加盟主徹底融入企業文化,以及保護品牌避免受到破壞。中華民國連鎖店協會祕書長袁世民表示,麥當勞這種嚴謹的態度是台灣連鎖業最需要的,「它不只要你賣它的商品,而是要你真正當個經營者,」袁世民說。從一開始備受質疑,許多人不相信以米食為主的中國人,會接受漢堡這種外來食物,到現在全省已有三百家分店,大眾紛紛搶著要加盟,十五年來,麥當勞在台灣顯然站穩了腳步。小孩認識的第一個企業目前,麥當勞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將近七成,營業額從第一年的兩億四千萬,到去年的一百三十億,十五年內成長了五十幾倍。在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天下雜誌》的五百大服務業調查中,它是連續四年唯一進榜的餐飲服務業。而它的金黃色「M」字型拱門,可能也是台灣小孩第一個認識的企業標誌。此外,因為麥當勞的大量需求,讓它在相關產業的產值中,佔有相當的分量。截至一九九八年為止,台灣麥當勞創造了十三萬四千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包括兼差與全職)。去年一整年,麥當勞在台灣的採購金額超過三十一億台幣,佔全年總採購金額的六成以上,預計今年將突破四十億台幣。而為了生產麥克炸雞及雞塊,去年全省麥當勞就用了四千萬隻雞,佔國內白肉雞市場的二○%,如果再加上上游的飼料、屠宰、藥品業……等,一家企業影響的層面很廣。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表示,麥當勞在台灣快速成長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徹底的本土化」。「從我身上就看得出來,」李明元說。從小在台東長大,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系畢業的李明元,沒有接受過西方教育,在麥當勞的第一份工作是實習襄理,進麥當勞前連漢堡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這樣的身分背景,卻在一九九七年接下了總裁的職位。第4页共12页第3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2页此外,在一家百分之百外資的企業中,台灣麥當勞兩萬多位員工,只有澳洲籍的資訊部經理是外國人,其餘全是台灣人。向來不願承認麥當勞是外商公司的李明元解釋,國際化的品牌,本土化的經營,一直是麥當勞的全球策略。創意發想全球化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的報導,雖然國際化是個趨勢,但產品及行銷策略卻不見得得標準化,同樣一件產品,在某個地點受歡迎,換了另一個地方卻可能沒市場。例如:中東人喜歡用有辣味的牙膏刷牙;日本人偏愛加有藥草的感冒藥等。這些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差異,如果不是當地人,可能很難察覺。本土化的經營策略,讓麥當勞在各個國家為了擴展當地市場,針對產品所做的一些修改,往往也能成為全球化新產品的創意來源。例如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