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两个案例看课堂有效提问VIP免费

从两个案例看课堂有效提问_第1页
1/2
从两个案例看课堂有效提问_第2页
2/2
从两个案例看课堂有效提问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小学康祝山《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合理的教学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可以启发孩子对未来知识的渴求,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活跃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学过程既严肃紧张又热烈和谐。案例之一:这是六年级下册的一堂语文课《夜晚的实验》,一位老师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提问:你们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有些什么收获、体会呢?·生:我发现,成功来之不易。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斯帕拉捷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做了那么多次的实验。虽然课文里没有写他的辛苦,但我们想象得出来,他每做一个实验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师:说得有道理,这是你的收获。生:我发现,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我发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请看,……生:我还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斯帕拉捷的好奇心很强。……师:同学们的发现真的不少!愿同学们能够像斯帕拉捷那样,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验,长大后造福人类,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地努力吧!案例之二: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我听到了一堂四年级的语文课,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在教学燕子的外形时,有一段师生对话: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燕子?生:天真可爱。师:燕子是什么样的羽毛?生:乌黑光亮。师:燕子是什么样的翅膀?生:俊俏轻快。师:燕子又是什么样的尾巴?生:剪刀似的尾巴。师:凑成了一只什么样的燕子?生:凑成了天真可爱的燕子。案例分析:1、转变教师观念,让学生敢说新课程中,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首席”,我们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敢说、乐说。在案例一中,教师设计了思考空间很大的问题并在学生的发言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求知的欲望被点燃,他们享受着回答问题时的快乐,回答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说在现在的课堂中,可以发现像“案例之二”中的这类将“满堂灌”改为“满堂问”的现象还是存在的。这种状况值得思考,教师是否有必要提这么多问题?而且,像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完全依赖于文本,无须动脑筋,学生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思维狭窄,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创设一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如果把案例二中的问题改换一下:同学们见过燕子吗?在你们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儿的?那么在作家笔下的燕子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再研读文本,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将有话可说。3、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善说听课听了不少,但总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太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设想一个不会问问题的学生怎能把知识学透、学活呢?反思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学生带着“?”号进教室,带着“。”出教室。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是要学生带着“?”进教室,再带着“?”出教室,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善于提问,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发现”?“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样鼓励学生质疑,从博问中多识,从多识中博问,从而有效地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从以上案例中,我体会到课堂提问确实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问”出一个崭新的天地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两个案例看课堂有效提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