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学好数学(转帖)·我的忠告·不论如何,都一定要学好数学……·我的记忆·不少同学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这种枯燥无味,又费脑子的“东东”呢?真弄不懂,真叫烦人!最眼前的理由是:数学是一门功课,不学就拿不到分。小学升初中不仅要看算术成绩,还要问你有无“奥数"成绩。上高中要经过“中考”,数学是必考科目。上了高中以后,要分文科、理科,但不论学文还是学理,高考时数学都是必考的。就是上了大学,而且是学文科,也仍要学习高等数学。把眼光稍稍放远一点,学好数学,更容易找个好工作。学习好是为了上个好大学,而上个好大学,归根到底还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日本学者和田秀树写道: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文、法科毕业生很容易在金融行业、媒体行业以及旅游行业等赚取高薪,让人产生不会数理反而能轻松工作的误解。但现在泡沫经济瓦解,不具实力或技术的人已经无法生存。日本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其实,大人物们心里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毛泽东在给在前苏联留学的毛岸英、毛岸青的家信中说:“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陈毅元帅的孩子在回忆自己当年报志愿时也说,一向开通、民主的陈毅坚决要求儿子学理工科,尽管儿子喜欢文学,且文科成绩不错。或许有人会提出反驳:也别把文科毕业的人说得如此不堪。美国排名前l0名的大学校长中,不就有七人是学文出身吗?的确,现在的大学校长、政府部长和公司老板中,学文出身的人也不少。但正如和田秀树所指出的,仅仅比较重要职位是不对的,还应比较一般职位,这对于就业的指导意义或许更为实际。而除去老板等重要职位的人不说,其实理科出身的人平均收入高,或者说领低薪的人不多。在公司选择裁员对象的时候,身怀技术的工程师比较不会被开刀,而且退休后还有机会到其他国家从事技术转移等工作。如果大学毕业后先不工作,而是出国呢?一样要学好数学。日本学者和田秀树说,在国外,数学好的人比英语好的人更受欢迎。他说:“事实上,能在英语圈里用英语交谈的人如过江之鲫,然而光会说英语是不够的,求职的时候,即使英文不好但数学能力很强,绝对比只会讲英文而没有其他专长的人吃香。”或许有鉴于此,和田秀树甚至提出了“数学第一,英语第二”的观点。把眼光再放远一点,以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总得生活吧?总得为人处世吧?而组合、区分、简化、推理、想像、顺序、近似、舍弃等等数学思维方法,都是生活、处世中随处用得着的方法。又如“新课标”所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这些能力,显然是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不可少的。故而和田秀树又提出一个观点:“数学力就是致富力、成功力、竞争力。”他认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不是指那种仅会做数学题的人,“而是思考与处理事情的角度或方式不流于情绪应对的人。”换句话说,这种人更加理性,处世做人不情绪化,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当然是更有竞争力了。台湾知名人士李庆安先生说:“数学学习对孩子之重要,绝对不止于生活上的应用,甚至对未来的学习方向也会产生影响。”日本学者和田秀树则说:“让孩子从小锻炼数学能力”,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不二法门。”所以绝对不要轻言放弃数学。·我的思考·上了中学,就要学代数,这与同学们在小学所学的算术,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具体地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由算术数到有理数的飞跃。在小学时学的是自然数,而到了初中,就要引入负数概念,这是很令同学们困惑的:“数怎么能是负的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已有接触,如收入与支出、前进与后退、零上与零下的温度等,这给有理数概念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历年的有理数概念的测试中学生的答案都有较高的准确性,即使像“温度下降一l2℃”这样的数学陈述,同学们也能理解。除了概念,有理数的运算,也与小学算术有很大不同。既要以算术数的运算为基础,又受算术数运算的固有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