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以及产生的影响。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也有助于理解必修二中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辨证思维能力,能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和与此相关的重要史实,如“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德国分裂、朝鲜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机等;理解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后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对冷战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之中;讨论思考面对国家之间分歧时如何才能避免对抗和战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冷战政策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霸权主义的危害;认识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只有互信、互鉴,才能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的原因;美苏“冷战”的形成。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1、通过整合课文内容,以“冷战”为主线思路来串讲,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本课的脉络更加清晰。2、设计思路来源于一篇《007与冷战思维》的文章。007系列电影热衷于以前苏联或者俄罗斯作为假想敌是对俄罗斯的误解,那么,曾经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否也被认人为的夸大和误解了呢?因此,本课确立了以“误解与不信任”为主题来探讨“冷战”的起源、形成与影响。【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情境,利用谈话法,讲授法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师生互动。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活动设计】1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导入新课观察《007》系列影片男主人公詹姆斯﹒邦德图片,思考“为什么好美国好莱坞大片热衷于以苏联或俄罗斯作为假敌?”导入课题。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探究新课一、“冷战”探源1、阅读教材118页第一二两段,思考:美苏两国为什么会“昔日盟友反目成仇”?2、美苏国家战略上的迎头相撞是“冷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双方的矛盾和分歧一步步发展到敌视和对抗的?3、阅读材料,思考:“美苏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美托马斯•帕特森等著《美国外交政策》(1)美苏两国彼此不信任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是战后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全利益范围之外……苏联将会填补由于德国和日本战败形成的真空……罗斯福的去世、广岛与长崎两次原子弹的爆炸、美英在西德采取的措施、美国的实力超过苏联,这使斯大林感到不安。——陶文钊《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2)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的分析是否符合实际?杜鲁门怀着高度的不安全感进入白宫。……因缺乏国际斗争经验,对苏联持自主学习,回答问题,逐步掌握本课的主要基本知识。设问过渡。点题:美苏两国一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成为冷战的推手,给学生提供切入的视角。接下来,分三个层次阐述:1、引导学生认识美苏两国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是产生误解和彼此不信任的原因。2、引导学生认识美苏两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存在误判,而国家领导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决策。杜鲁门缺乏罗斯福的政治智慧,2更多的怀疑态度,这导致了使美苏关系紧张的不必要的强硬政策。——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