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贵港市桥圩镇南兴小学谢小霞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8-49页。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提出除法应用题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卡片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练习。8÷48×625÷530÷64÷46÷2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二七()六九()()八五十六六八()()八三十二九九()()九四十五()七二十一[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口算和填空的练习,让学生熟悉7、8、9的乘法口诀,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6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对了,是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也正忙着干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谁能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上往下观察这三幅图,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探究:根据上面提供的数学信息,你想帮他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先跟你的同桌说说你的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a、他们做了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学生列式:56÷8=用什么方法求商?你是怎样想的?要是挂成7行呢?学生列式:56÷7=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b、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分几颗?c、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独立完成,学生汇报。4、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情境资源,首先多媒体出示“欢乐的节日”情境图,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而发现数学信息,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意。让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知道: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决求商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7×4=8×2=9×6=228÷4=16÷2=54÷6=28÷7=16÷8=54÷9=2、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3、数学书练习题吹泡泡:小猪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高兴地吹起了泡泡。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4、拓展题:()÷()=7()÷()=8()÷()=9[设计意图: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四、课堂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6÷8=7七八五十六56÷7=8七八五十六49÷7=7七七四十九27÷9=3三九二十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