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力措施,是推进产业现代化、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加快发展我市服务业对于牢固树立3×3产业发展思路,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舟山市服务业发展现状1.总量迅速扩大,比重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市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7.87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8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倍,年均增长12.5%,与同期GDP增速大致持平。199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2.0%,1995年为35.9%,2002年达到41%,近两年由于工业的突飞猛进,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2004年仍达到38.9%。其中1993~2002年,服务业比重一直排在三次产业之首。舟山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199010035.732.332.0199110036.232.331.5199210033.033.633.4199310028.833.937.3199410031.233.934.9199510030.333.835.9199610033.431.335.3199710033.330.736.0199810032.829.437.8199910030.831.537.7200010028.732.139.2200110026.134.139.8200210022.536.541.0200310019.241.339.5200410018.043.138.92.服务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渔农民的转产转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出了大批剩余劳动力。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的就业人口正大规模向服务业转移。按三次产业划分,目前全市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约19.42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口35.16%,第二产业18.33万人,占33.18%,第三产业17.49万人,占31.66%。服务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渐增大。随着我市服务业总量的不断扩大,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也逐步提升。1991年服务业增长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5.1%,到2004年扩大到36.5%,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并且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市税收增长的重要支撑,2004年我市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地方税收总额比重为54.6%。同时,服务业也成为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新的主要增长点。199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入到第三产业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5%。2004年,这一比例达到71.1%,较1990年上升了6.1个百分点。4.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市服务业在发展壮大中不断调整优化内部结构,传统行业的份额逐渐下降,新兴行业迅速成长。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2.26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1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69亿元,这三项传统服务行业所占比重为41.3%;金融保险增加值11.86亿元,房地产增加值5.0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1.58亿元。总的来说,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应当清楚看到的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成熟。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在1000~2000美元的国家,服务业比重应达到50%左右。世界发达国家服务业多数达到三个70%水平,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占GDP的70%,GDP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的增长,服务业吸纳了70%的就业人口。2004年我市人均GDP已达到264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GDP的38.9%,差距显而易见。具体表现在: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弱;服务业构成结构仍以传统行业为主,结构不尽合理;舟山的资源区位优势在服务业中尚未充分体现等等。二、舟山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点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六决策”,通过规划引导、机制创新、产业集聚、开放带动、人才支撑、政策扶持,以海洋服务业为重点和特色,加快培育和发展港口物流、海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