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苏东的艰难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B、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C、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问题讨论法。在读书过程中认真思考、设疑、质疑并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B、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后的中国进行一些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明白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只有实是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取得成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积极思考它们的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难点:能否认识到改革陷入困境不是不需要改革,而是未能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法、综合分析法四、教学工具: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粉笔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什么是斯大林模式?2、导入新课:由于斯大林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赫鲁晓夫上台后,率先举起了大旗。3、讲授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背景:斯大林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2、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A、农业改革。减税、提价、投资、垦荒、种植玉米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足: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B、工业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2)政治改革A、背景:斯大林统治时期,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B、主要措施: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并昭雪一批冤假错案。C、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覆辙。表格:说明了苏联的农业持续发展。(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1、背景:改革势在必行2、卡达尔改革:A、经济上:由高度集中转为宏观调控。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B、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C、成效: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家政局长期保持稳定。D、启示:改革一定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讨论: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成效不显著?匈牙利的改革成效显著?苏联:小修小补,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强了个人和中央的集权。匈牙利: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锐意改革,值得肯定;但独断专行,缺乏实事求是、全面研究、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的精神品质。认识:改革势在必行;社会主义的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实事求是,坚定不移。(三)、巩固小结(四)、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