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放下你的鞭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2.体味戏剧语言的特色。过程与方法本课由观看演出剧照和同名油画导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特点,剖析文章内涵。最后进行小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把握文章脉络,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2.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3.体会课文主题:反抗压迫,争取幸福。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反抗精神。2、领会作者在故事结构、情节编排上的用心。【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俄国文学大师的戏剧《钦差大臣》,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中国的现代戏剧—《放下你的鞭子》。展示油画《放下你的鞭子》。感受画中父女眼中的悲苦无助。二、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陈鲤庭,男,生于1910年,中国话剧、电影导演,理论批评家。陈鲤庭上海人。1930年毕业于大夏大学。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2.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在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蒋介石却集中力量进行反人民的内战,对日军采取了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并撤至山海关内。日军在19日侵占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黑等省,至1932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街头剧剧本。三、预习检测:认读下列词语,并选择两个造句。俏皮作揖暴躁聪明伶俐顶呱呱糟蹋鲁莽掩面南腔北调生吞活剥献丑感激不尽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的语言是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的。1.朗读课文,了解剧本内容,找出文中精彩的片段,思考出场人物的性格特征。2:抽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2.一个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几个矛盾冲突在讲述中不能漏掉,不足处其余学生补充。3.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从71页“岂有此理”到78页“一齐去打倒我们的敌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进人情节,在朗读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五、合作探究:1.汉子和香姐是什么关系?他们是父女关系。2.为什么一开始汉子要说香姐是他从苏州买来的呢?残酷的现实使他漠视亲情;说女儿是买的可以引起旁人的同情从而博取可怜钱;要亲生女儿卖艺会让父亲很没面子,因而隐瞒。3.汉子和香姐卖艺街头,为什么他要鞭打自己的亲生女儿呢?这合乎情理吗?饥饿让父亲脾气暴躁,忽视亲情。六、精读品析:4.汉子和香姐最初认为是什么让他们经历苦难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命,是天意。5.他们这种思想观念最后有什么改变没有?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分析。他们后来认识到了使他们命运多舛的根源,懂得了安稳的生活要靠自己去斗争、去争取。6.是谁促使这种改变的发生的?是青工帮他们认识到的。7、汉子和香姐应是相依为命,而汉子还要用鞭子狠心地抽打自己的亲生女,这合乎情理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可怜的爸爸,为饥饿所迫时常暴躁使气,可是在从前,他是我慈爱的爸爸呀!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被饥饿逼疯的人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香姐举了自己的例子,原来她是个好心肠的姑娘,对小猫、小白兔那样的小动物非常惜爱,而如今,在饿得慌的当儿,一见到它们就恨不得生吞活剥地吃了下去,还顾到什么好心肠.经她这么一解释,父亲狠心地鞭打自己的女儿的极端做法完全可以理解,是合情合理的。旁人觉得很愤慨、很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他还没饿到那份上。造成这种人性扭曲、人性泯灭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剧本通过青工的口说出“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8、剧中的青工是怎样一个人物?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的人起了怎样的作用?剧中的青工是热血青年,是个进步青年,他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路见不平,挺身而出。大喝一声“放下你的鞭子”“我们都是一样的穷苦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这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