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集备部分自备部分第一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难点: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辩论法课时: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一段影片(夏天降水的形成过程)2.教师提问:a.这是什么天气现象?b.这种天气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c.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除了雨,大气降水还有哪些形式?学生活动1.思考、讨论。2.说出大气降水其他形式。(二)降水与生活1.提供话题:a.连续24小时的暴雨;b.阴雨连绵一个月;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d.某城市下了大雪;2.活动步骤: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b.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的三项,并形成共同意见;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学生活动1.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2.全班交流。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4.学生补充话题: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5.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三)降水量的测定1.阅读书中“阅读材料”。2.提问:a.降水量是利用什么来测定的?b.记录单位?c.日降水量如何测得?d.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降水量的测定”。2.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判断与选择(四)降水的季节变化1.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气象观测员,除了观察该地气温变化以外,还要观察、收集该地一年各月降水情况。2.展示A图、B图,对降水量柱状图作直观判断。3.教师提问:a.全年各月降水分配是否均匀?b.A图、B图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降水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4.学生巩固活动,P55活动1。5.教会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a.教师指导绘制方法,并演示。b.学生根据所给数据(书P55活动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6.展示学生作品一、二,教师点评(有无刻度、有无单位等)(五)小结你是合格的气象观测员吗?通过下一课的学习便见分晓。作业设计:回家收听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复习:降水量是如何测定的?引入:丹阳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该地主要集中在冬季,这说明世界各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世界各地不仅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而且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差异也很大。人们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看图3.21)学生活动: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21)。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千毫米)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减少)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东岸多,西岸少)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并圈出来)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雨极?大部分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请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观察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什么地方?(南坡)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和北坡降水有什么差异?(南坡多,北坡少)为什么?(南坡——是迎风坡,海洋吹来的水汽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在山前形成降雨,而山脉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就很少了。)6、从上面的观察可知,降水受哪些因素影响?并讲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回答:纬度位置——由题2,海陆位置——由题3、4,……)小结作业设计:填充图册P18第1、2题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