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VIP免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1/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2/3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3/3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战略大决战、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A复习提问上节内容。B导入新课:教师可提问第17课学过的内容,解放战争划分几个阶段,起止时间。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开始共同学习解放战争的第三阶段——第18课战略大决战,并出示第一子目“三大战役”。C讲授新课:一、战略大决战1.出示课件动态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形势图,用提问方式和学生共同回顾战略进攻阶段解放军各个战场的形势,指导学生把握战略决战前全国战场形势的整体轮廓,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自然过渡到第l小目中第1子目“决战时机成熟”。2.当过渡到第一小目第二子目辽沈战役时,设问思考题,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讨论。3.讲淮海战役作用时,注意对前后的知识的联系,上节讲战略反攻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作用,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向西威胁战略要地武汉,向东威胁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和当时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而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这一战争走势的发展。这一评价也是对渡江战役作的一个铺垫。4.讲平津战役即分析出由于张家口和天津先后解放,而北平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党中央和平解放北平的政策方针是正确的,并为之付出努力,得民心解民意,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是民心所向。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北京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也使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故宫这座皇家园林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增强学生保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二、渡江战役时可介绍国共北京和谈情况,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进而提问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有哪些,这样就可以分析其历史作用,捍卫了国家的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三、本课小结教师指出: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并占领国民党统治的巢穴——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构思和设计,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具体实践的典范,是我国军事思想在当代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军事理论的宝库。D练习: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E作业: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一、战略大决战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二、列举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战略大决战》教案 鲁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