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教学重难点:1.全面理解五柳先生这个人物形象。2.详略得当的写法。学法指导:阅读领悟法、互动研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显示。)1、给下列字注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é)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四:作业。1.背诵全文。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