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展示清末状元张謇的照片导入。学生答出洋钉、洋火,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等内容。教师进行总结: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课体现了近代中国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特殊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就发展的历史现状,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自主一、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同步探究》中的“探究过由于自主探究题目比较简单,估计学生不会存在探究的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同学之探究程”部分。二、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障碍。间进行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状元实业家张謇1、阅读课本正文第一段,观看张謇像,回答:⑴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的故事。⑵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目的:抵制列强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B、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C、结局:一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被吞并。⑶、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张謇“实业救国”这件事?创设情景一:我当小老师1、⑴学生当“小老师”,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分析张謇“实业救国”的历史行为,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⑵请同学们每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稍后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正确看待:张謇等人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二、1、要求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在书上找到答案加以标分析张謇“实业救国”的历史行为.教师点拨:1、民族工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2、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迫使它无生存空间,势必倒闭。3、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不但不能予以支持,而且进行压制。过渡: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那么,民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填写《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简表》发展阶段主要成因阶段特征洋务运动至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期通过以上通过表格,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教师点拨: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注,然后通过“接龙”式练习,加以理解发展阶段主要成因阶段特征洋务运动至清末民族工业萌芽洋务运动的促进作用一战期间短暂的“黄金时代”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