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八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北师大版)设计思想:课程标准中规定要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根据此规定以及本课的具体内容和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课前学生准备活动为搜集有关明清帝国更替的历史故事和有关明清文字狱的故事,这样既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也会恰到好处地辅助课堂教学。对于本课的重点即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学习,我设计了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从秦朝到明清中央集权发展概况做一个总结。对于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及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则多用讲读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来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学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课上编演历史短剧,并将讲读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板书设计:一、明清帝国的更替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废除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设廷杖制度、设军机处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明太祖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画像。提问:这些人是谁?在学生简单说明后,教师说明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其突出特点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更为强化并走向顶点。那么明清帝国是怎样更替的呢?明清帝国又采取了哪些加强专制统治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顾和反思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板书课题。一、明清帝国的更替(板书)本目内容为小字,在教学目标当中为应是学生知道的知识。对于朱元璋的身世及其攻灭元朝、建立明政权的情况,清建立、明朝灭亡的情况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简单讲几个历史小故事(教师可做课前辅导)。教师补充:这一时期的统治状况,专制统治空前加强,农业文明的繁盛过后,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进攻这种专制统治越来越显露出其弊端,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板书)教师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历史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发展概况(秦始皇时:确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等;汉武帝时: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监察制度等;隋唐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等),引出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这一内容。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板书)教师用讲读法,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废除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设廷杖制度等。(板书)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引出“胡蓝之狱”。可结合书中黑体字引文加以理解。在讲述“设立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时,教师先要说明厂是由宦官统领的特殊组织,锦衣卫则是侍卫军队。都是特务机构。可充分利用小字部分,请学生当堂编演历史短剧“宋濂见太祖”。说明特务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另外“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和结果也可请学生讨论说明。提问:“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经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这一历史认识。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军机处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军机处的工作职能。可结合课后的材料阅读加以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极度膨胀,真正实现了“乾纲独揽”。并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和辩论。有人说:“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也有人说:“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你同意他们谁的说法,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