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目标·概览】“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统计活动中一个重要过程,本节学习目标为:⑴了解数据的收集过程;⑵掌握频数、频率概念;⑶了解频率、频数的关系;⑷经历数据的收集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⑸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⑹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思考交流】下面文章是《南方周末》报(2003.1.16)《2003:中国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中的几段,请仔细阅读,品味数据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近两年来,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2年的经济增长出人意料地达到了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万亿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实体。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进入建以来的第五次高峰。失业人员中,包括700万左右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120万~150万城镇农民工失业人员,70万待业的大学和专科毕业生。到2002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5万元,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的大案7万余件;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万余人,其中司局级干部700多人,省部级干部21人,挽回经济损失235亿元。第一段通过数据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枝独秀。第二段通过数据有力地把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第三段通过数据表示了我国反腐败的成效,同时也说明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以上如果没有数据说明,肯定取不到如此好的效果,要用数据来说话,就离不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法指津】统计观念反映的是由一组数据所引出的想法,能推测到的可能结果以及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感觉,帮助我们建立统计观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从事统计活动,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是一个活动性很强,并且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要参与到统计(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同同学们一起合作、充分交流,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知识导学】本节学习的数据的收集的知识,数据的收集是我们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知识点一:理解数据的实用价值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与数据打交道,一月中你必须面对一张张帐单去交水费、电费、电话费;你可以根据股票大厅屏幕所显示的数据判断是买进还是卖出……有不少问题(如民意调查)是不能以套用公式、定理的办法解决的,需要在仔细观察和积累数据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才能给出回答。数据有助于我们作出合理的决策,也有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事实。例如:看球赛时你会推测两个球队谁输谁赢,这时就不能靠主观判断,而是可以收集一定的数据——双方队员的技术统计,双方球队历次比赛的成绩等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你对两个球队有了概括性的了解,从而正确地推断哪个队的输赢状况。方法规律:了解数据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使用数据习惯。知识点二:数据的收集要调查某一类倾向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做调查,调查的数据有助于我们作出民主的决策,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可以使用民意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媒体查询法等等。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我们用“频数”这个词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这个词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思维升华:通过媒体了解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管理的讨论;了解两会期中国家对中部崛起实施的政策的战略性意义。【技巧解悟】例1:新学期开始七(5)班进行投票选举班长,全班48名同学每人投一票,张华得了37票,李梅得了25票,则张华得票的频数是,频率是,李梅得票频数是,频率是。解析:我们用频数表示一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表示一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例答案:37、;25、。例2:七(3)班20名男同学,一次投掷标枪的测验成绩如下(单位:米)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根据以上数据填补下面空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