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能力目标:通过辩论和角色扮演,使学生认识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讨论评价左宗棠。认识到左宗棠从小胸怀大志,在收复伊犁的斗争中虽已年近古稀,却仍“心忧天下”,为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主权,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悲壮的爱国之举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和爱国情感。2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集中学习了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加强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边疆出现了危机.左宗棠收复边疆,遏制了列强对中国西北的侵略,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本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外国势力侵入新疆;二是左宗棠收复新疆3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兴趣广泛,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学校有图书室(藏书近万册),这为学生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更为改革历史课堂奠定了基础。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西汉时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在该地设立什么机构?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学生回答)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地区。因此,新疆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出现了新危机,新疆曾一度被侵占,又被清政府收回。那么,新疆是如何被侵占的?又是如何收复的?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幻灯片出示课题)探究新知:【互动求新】教师:(出示我国省区分布图)大家看这是我国省区分布图,哪位同学能在中国的版图上找到新疆。(学生在幻灯片上指出位置)师提问:新疆位于祖国的什么方向?(西北方)师肯定:西北门户。问:那么新疆占我国领土的比例是多少呢?学生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占六分之一强)是中国最大的省份,在历史上是沟通东西方、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物产丰富,谁能举几个例子?(葡萄干、哈密瓜、天山雪莲、和田美玉等)教师:既然这个地区这么重要,会不会引起周边其他国家的兴趣和夺取的野心呢?当时都有那些资本主义国家有此野心呢?学生:英国、俄国㈠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的习题默读课文13----16页,从课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自学提示:1、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2、收复新疆的过程(分歧、战略、过程、结果)3、清政府对新疆的管理措施。4、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让学生分组竞答展示答案,个别不足地方教师补充。重点释疑:1.阿古柏侵略新疆,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支持?(英、俄,提供军火和资金,企图控制阿古柏以控制新疆,”一仆二主”)“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海防西征,力难兼顾”左宗棠:“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1.筹集粮饷2、整顿军队3、制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先北后南——首先攻击阿古柏的“软肋”缓进急战——准备工作充分,一定做到万无一失,打仗速战速决)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值得。伊犁是中国的西大门,战略地位重要。不收回伊犁中国的安全就没有保障,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探究1.左宗棠为什么能迅速顺利地进军并收复新疆?2.清初以来,清政府为了巩固西北边防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3.你怎样评价左宗棠?(出示幻灯片材料)同学们相互讨论、整理答案,然后分组展示成果。不足地方教师补充。(五)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了本课内容。大家都能够真诚的交换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懂得一些如何看待历史问题的道理。一百多年前,新疆历经苦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一百多年后,新疆在新中国的羽翼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