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智能导学(人教版八年级上)本节知能含盖:关键点难点(1)不管生态系统是大是小,组成成分都是一样的,生态系统的判断包含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2)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是植物(即生产者),各成分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两端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书写时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食物网中,属食物链时,从起点数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每天食物链要数到底。(3)生态系统中植物数量最多、动物次之,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4)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由于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多。(5)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自动凋节能力越弱。易错点(1)食物链的写法,容易增加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箭头易标反,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2)生态平衡的理解不到位,是动态的、相对平衡。知识要点清单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一片森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C.农田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2.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全部的鱼B.麦田中全部的小麦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组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能量流物质流食物链食物网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生态破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C.竹林中的全部的竹叶青蛇D.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3.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全部鲤鱼D.微山湖知识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4.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这主要是因为()A.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B.生产者总是被其他生物捕食C.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D.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于()A.植物B.动物C.细菌、真菌D.太阳7.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袋等难以降解的垃圾袋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8.(2011·宁波学业考)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A.作品的创意是曾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上述生物都是生产者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9.(2011•泉州中考)如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_________。⑵图中A是________者,B是_________者,它们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__________。⑶C是__________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点3食物链和食物网10.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代表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B.蝉螳螂黄雀C.太阳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11.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关系是()A.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植物B.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C.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D.都不一定12.(2011·菏泽学业考)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B点拨:本题考查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的流动特点。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能分解也无法排出,故会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因此,生产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最少,一级消费者兔体内的有毒物质比草体内的多,二级消费者狐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知识点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011·巢湖学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