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周新课型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3.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及大洲的分界线。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这颗星球就是地球。”有谁知道为什么说地球披着蓝色的面纱?教学过程:下面我们来揭开这个谜。一.让学习互相交流原因。二.用PPT投影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1.请你说说地球上海陆的分布及其特点。2.你认为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地球”还是应称“水球”,说说你的理由。3.了解概念:大陆、大洲、岛屿、半岛。4.七大洲的名称及其分布如何?弄清各大洲的界线。5.了解概念:洋、海与海峡。6.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如何?教后修改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时太快。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对学、群学。四.学生发表见解,解决疑难问题。提问:活动1:你认为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地球”还是应称“水球”,说说你的理由。活动2:1、读图说出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2、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3、亚洲、欧洲、非洲位于哪个半球?而北美、南美洲呢?活动3:熟悉并学画各大洲的轮廓略图。投影解答。课堂总结:(一)1、称为“水球”的理由:海洋的面积远大于陆地的面积。2、称为“地球”的理由:自古以来,人类就居住在陆地上,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二)1.亚、欧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5.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海峡、运河为分界线。板书设计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二、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但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三、1.亚、欧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非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4.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5.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海峡、运河为分界线。教学反思1.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加强。2.学生刚学地理,一定要懂得看地图,所以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参考资料七年级地理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