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2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备课时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难点:中国加入WTO教具准备教学程序个人随笔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尤为典型)。②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成经济特区。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①(1984年)十四个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②(1985年)三个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③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放。④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①2001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加入。②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谈谈你对深圳建设者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口号的看法。提示:能谈出下列说法或有其他言之成理的观点即予肯定。其一,这是一种珍惜时间、重视效率的观念。其二,这是对“左”倾错误盛行时“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体制下消极怠工、不求效率做法的否定。其三,这适应了商品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四,这反映了深圳人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冲天的干劲、昂扬的斗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这样一种意识使得到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五,我们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珍惜年华,学好本领,提高我们在社会发展的竞争力。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1、你所在地区在开放格局上处于怎样的地理位置?你认为应当怎样趋利避害地发展本地经济?提示:其一,要把你所在地区放在全国大开放格局上进行区位特点的分析,看本地有哪些区位优势,又有哪些弱点。其二,结合本地的优劣势提出发展本地经济的建议.2、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提示: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和新航洋的开辟,世界开始向一体化迈进。在18、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进行以后,二十世纪的人类加快了一体化的步伐。在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后,特别是在20世纪晚期的信息社会到来,人类已迈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密不可分,开放成为各国立足于世界的时代要求。中国历史表明,汉唐时代实行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活力旺盛,生机勃勃,出现了汉唐盛世景象。而进入明清时代,闭关自守,几乎断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社会日益僵化与落后,结果导致近代百多年遭受外国侵略的沉沦与屈辱。由此可见,开放是当代世界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3、说一说,对外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想像一下,加入WTO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呢?提示:对外开放对我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有,可以用到外国的商品,可以了解外国的知识,可以出国旅游,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等等。对加入WTO10年后中国情况的想像,可以从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去进行合理的想像,重在说明对外开放和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4、从《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找一找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提示:在地图上再认这些知识点,明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