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二首【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2.领会诗歌的主旨。3.把握诗歌的赏析要点。【学习过程】一、赏析《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背景】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宋太宗毒死。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翻译】无言地独自一人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主要内容】本词写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心情。【诗文赏析】1、“无言”表现李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西楼见月,夜已深沉,不能入寐,可见作者浓重的愁情。2、“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坏境清冷。寂寞的不是梧桐深院,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3、上阕写景渲染了孤寂凄凉、冷落凄清的环境气氛,抒写了作者对故国的眷恋、怀念及内心的凄凉寂寞。4、下阕直抒胸臆,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心情。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丝缕比喻愁思,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地表现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这实际是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教师个备或学生笔记6、“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意思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二、赏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背景】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著有《珠玉词》,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翻译】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酒助兴,去年相聚也是这个天气,也在这个亭台,眼前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才能回来再照天际?花儿凋谢了,忍看着它伴随残春消逝,谁也无可奈何;燕子又回来了,似曾相识,是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我在小园的花间小路上独自徘徊,满腔的孤寂怎么也无法排解。【主要内容】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诗文赏析】1、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写伤春怀人的感慨。2、词人品词饮酒,他感受的并不是欢乐,而是惆怅,是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深沉的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3、他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自吟自饮,借酒消愁,可见孤单冷寂。4、“去年天气旧亭台”,就是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季节,地点是旧亭台。可是去年的欢聚已是过眼烟云,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流光的易逝,不禁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5、“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地倾吐了满腔的惆怅,抒发了不尽的幽思;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6、“花落去”形象描绘了春意的衰残,容易使人联想到昔人已去,联想到离愁别恨。“无可奈何花落去”暗喻人事无常,饱含怜惜、凄楚的复杂感情。7、燕子的去来,意味着年华消逝,更加深了思念。8、“小园香径独徘徊”正是忧郁心情的写照,“香径”与“花落去”呼应,“独”写孤寂之深,伤感之重,“徘徊”心绪彷徨不宁。9、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课后提升】一、赏析《相见欢》李煜1、“无言”表现李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西楼见月,夜已深沉,不能入寐,可见作者。2、“缺月”象征着。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坏境清冷。寂寞的不是梧桐深院,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3、上阕渲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