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和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是辛亥革命;难点:是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1.导入:课前可布置学生到图书馆、纪念馆或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堂上用巧设问题情境、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授课。让学生阅读导言,导人新课。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本目内容介绍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事迹。首先,教师用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上的讲话创设情境。(内容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历经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制作大事年表的方式列举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事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适当介绍有关读书的方法,解释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及内涵小结:孙中山早期进行的革命活动有:第一个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最先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资产阶级革命,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二.[武昌起义]本目主要讲述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向。关于起义的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强调在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武昌起义却起了巨大的椎动作用。关于武昌起义的经过,利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关于武昌起义的浮雕图片,进行讲述,突出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利用课文中“武昌起义后形势图”,要求学生找出宣布独立的省份并涂上红色。教师指出,武昌起义成功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大部分省已脱离清政府,标志着清政权已土崩瓦解。最后,讲清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关系:从狭义上来说,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从广义上来说,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及在其影响下的一系列革命活动,一直到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主要事迹1894年创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1900年发动惠州起义1905年创立同盟会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14906—1911年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动了多次起义三.[中华民国的成立]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①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与地点;②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谁;③中华民国推翻了什么政权;④南京临时政府是如何巩固政权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接下来,引导学生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材料进行补充说明。材料有: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变》《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找出有关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共同点: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