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学习目标】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2、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导学流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一、基础感知1、读准字音,掌握生字山巅()哺()育péng()湃狂lán()发源()屏zhàng()浊()流zī()长气pò()pī()成2、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认真听范读。(2)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组同学诵读。(4)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问题记录(5)学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6)每组一名同学诵读,全班评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二、内容研讨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4、品味“颂黄河”部分。(1)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三、小结。(以板书小结)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四、【堂测堂练】尝试用诗歌的方式写一篇赞美长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