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静默草原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味草原美在无言,美在静默,体会作者对于水草的自由想象和感受。(3)通过人的感受来写草原的辽阔写作方法。2、预习要点(1)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2)阅读课文,能够简要概括文章各段段意。3、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前瞻()簇()立()jiǒng然()qióng庐长鬃()披散摩挲()(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向将来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形容差得很远。借指天空。用手抚摩。(3)找出全文中最关键的句子。答: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本文的结构:答:2、问题展示(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答:(2)、为何说“草原首先带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答:(3)、文章为何以“静默草原”为题?答:3、课堂小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4、拓展交流与《敕勒歌》相比,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何特点?答:参考答案达标练习一、(1)zhāncù迥穹zōngsuō(2)前瞻簇立迥然穹庐摩挲(3)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二、1、第一部分(1——6)指出草原只可感受。第二部分(7——14)写“我”对草原的感受。第三部分(15)结束全文,点出喜欢在”静默”中“观望未来”。2、(1)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引出下文。(2)因为它太广阔了,无遮无拦,因而首先带给人以自由感;但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在旷远天地的面前,人只会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产生一种局促感、不自由感。(3)草原的美不可看,只可感受。它的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拓展交流共同点:都写出了草原壮阔雄浑的美。不同点:《静默草原》景物描写少了,以叙述、议论为主,内容和写法都比较单纯、集中,用笔凝练干脆,侧重于抒情和感悟,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全篇而言是辽阔苍茫感,就侧重而言是不自由感和单一感。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