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2、对照注释,理解识记以下词语【所欲】【得兼】【有甚于】【苟得】【恶】【患】【使】【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独】【勿丧】【箪】【豆】【羹】【呼尔而与之】【蹴尔】【不屑】【万钟】【何加】【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本心】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辟辩得欤向4、翻译下列句子。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④此之谓失其本心。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⑦乡为身死而不受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⑨乡为身死而不受二、探究展示:1、理清课文结构。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写出大意并理清论证思路。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3.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各赞扬斥责了什么样的人?4、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谈给你的启示。5、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6、提问: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7、提炼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8、分析论证方法。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9、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三、练习反馈:(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②万钟于我何加焉!③贤者能勿丧耳④此之谓失其本心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乡为身死而不受⑦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⑧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三)、选择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B、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C、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7.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C.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