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生寓言》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导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寓言含义。2.难点:学习精美的表达。【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2.掌握字词,扫除阅读障碍。注音:嬉xì戏禀bǐng告厄è运多音字:落难nàn困难nán解词: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闲适——清闲安逸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泯灭——丧失慧心——聪慧之心心旷神怡——心情开阔舒畅,精神愉快。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①思考这两篇短文的寓意各是什么——《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的寓意: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②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是什么?——关键看有无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偷去抢去,就没有得失之患。③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4.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老师同学交流。【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二、研读课文1.检查预习12.整体感知①感知内容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永远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②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3.问题探究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略)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白兔慧心未泯。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对人类的讽刺④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4.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猎狗有幸同时被两个城市邀请参加午宴。天一亮,猎狗兴高采烈地跑到第一个邀请它的城市,看到屠夫正在宰牛,它没有等,急急忙忙跑向第二个城市,到了那里,看见厨师正在淘米。这时正是清晨八点钟。它又飞快地跑回到第一个城市,只见炉子上正在煮饭,还没有做熟。它片刻未停,再奔往第二个城市,但见人们正在盛饭,它又第三次赶到第一个城市,看到奴仆在擦盘子,它一分钟也没等就又匆匆离去。这时已是正午十二点。它由于不停息地往返三次,饥渴劳累,嘴里不断滴着口水。它第四次来到第一个宴请它的地方,客人正宴罢散去,再到第二个宴请它的地方,人们也已酒醉饭饱,这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两处丰盛的宴席,猎狗都没吃上,最后只好舔点儿残羹剩饭充饥了事。①猎狗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C)A它想参加第一个城市的午宴,不想参加第二个城市的午宴。B两个城市都争着邀请它参加午宴,它只好来回奔波。C它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而且三心二意。D它不愿总在一个城市等待。②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讽刺了办事情不能坚持到底、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③这则寓言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拟人突出了猎狗做事没有耐心、三心二意的性格。三、作业①字词作业②完成“研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