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一、学习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及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能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阅读思考1、认真阅读课本第63-67页探究2前的内容,并完成其中的“思考”和“探究”问题。2、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三、尝试练习1、课本P68页练习第1题;P69页习题18.1第1题;2、在Rt△ABC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④若a∶b=3∶4,c=10则SRt△ABC=________。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cm和5cm,则第三边的长是。四、交流展示1、什么叫做勾股定理?运用它的前提是什么条件?2、4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右边(B)图形,你能根据图形面积得到勾股定理吗?3、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你能得到勾股定理吗?五、当堂反馈1、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A、25B、14C、7D、7或252、已知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面积为。3、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六、反思小结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叫“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2)一、学习目标通过经历和体验,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勾股定理。二、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本第67页探究2的内容,并完成其中的“探究”问题。三、尝试练习1、课本P68页练习第2题;P70页习题18.1第2、3题;2、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A、12cmB、10cmC、8cmD、6cm3、如图,在⊿ABC中,∠ACB=900,AB=5cm,BC=3cm,CD⊥AB与D。求:(1)AC的长;(2)⊿ABC的面积;(3)CD的长。四、交流展示1、在组内讲解探究2,并交流。2、小组互查尝试练习,并及时纠错。3、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并讨论。4、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五、当堂反馈1、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取3)是()A、20cm;B、10cm;C、14cm;D、无法确定.2、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则它的直角边的长为,斜边上的高的长为。3、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画出示意图)ABABCD7cm4、小明的叔叔家承包了一个矩形鱼池,已知其面积为48m2,其对角线长为10m,为建栅栏,要计算这个矩形鱼池的周长,你能帮助小明算一算吗?5、课本P70页习题18.1第4、5题;六、反思小结请找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勾股定理解决,并和同学交流。§18.1勾股定理(3)一、学习目标通过经历和体验,进一步掌握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阅读思考认真阅读课本第68页探究3的内容,并完成其中的“探究”问题。三、尝试练习1、课本P69页练习第1、2题;P70页习题18.1第6、7、8题;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cm2。四、交流展示1、在组内讲解探究3,并交流。2、小组互查尝试练习,并及时纠错。3、提出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并讨论。4、教师巡视各组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拨或启发。五、当堂反馈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2.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3、在一棵树离地面10m高的A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再走到离树20m处的池塘D处,另一只猴子爬上树顶B后直接跃向池塘D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你能算出这棵树的高度吗?4、课本P71页习题18.1第9、10、11、12题;六、反思小结利用勾股定理,分别画出长度为和厘米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