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4)理解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所依据的性质,会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让学生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2)学会检验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难点:(1)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2)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1.结合生活和已有的知识,列举大家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2.上述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CO2?简要说明理由。导入课题并板书二氧化碳的制取(二)实验导学,了解原理演示实验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1: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很剧烈。实验2:开始反应时有气泡,一会儿就没有了气泡。讨论与思考:通过上述两个实验,思考实验中能否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析得出:实验1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实验2反应一会儿就停止,不理想。演示实验: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讨论与思考:上述三个实验中,哪一个比较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板书一、药品及反应原理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2.原理: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那么实验室用哪种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板书二、装置的确定投影:实验室制取O2的两套发生装置(如下图):讨论下列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三)小结并板书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四)引导讨论投影: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氧气(加热高锰酸钾)二氧化碳解答疑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五)自主选择,组装仪器投影:展示课件,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有关仪器,从中选择,拼一拼,装一装,设计并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讨论与思考: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怎样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经集满?2.实验的步骤有哪些?与几位学生一起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六)二氧化碳的检验提问: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学生讨论回答:不一定,如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也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提问:应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总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性,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种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七)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实验:把二氧化碳沿烧杯壁(放蜡烛的对面一侧)慢慢倒入放有阶梯状蜡烛的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现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原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拓展引申:正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向容器中倾倒二氧化碳。(八)简要介绍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九)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十)布置作业课反“练习与实践”中的3~9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