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3/3
27《记承天寺夜游》学案教师寄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重点: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基础积累: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2.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再次朗读。2.教师范读,确定朗读的节奏,找同学朗读,并做点评。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拓展延伸: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对话:当你面对如诗似画的月色,难道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五,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当堂测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解释重点词语:1.欣然起行欣然()2.念无与乐者念()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答案:1.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当堂测试答案:一,二(略)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