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并理解其对气候、河流流向、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2、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3、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地势特征教学重点: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教学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下列民族与其民族节日的组合正确的是()A.藏族-开斋节B.蒙古族-那达慕大会C.傣族-火把节D.满族-泼水节2.下列民族,建立了省级行政自治区域的是()A.回族、布依族B.满族、蒙古族C.汉族、瑶族D.回族、壮族二、设问导读师:分小组讨论完成,师生评议。1.我国地势特征是什么?:地势______高_______低,呈__________级阶梯状分布。2.阶梯界线:第一、二级阶梯:__________山、__________山、__________山第二、三级阶梯:_________山、_________山、_________山、_________山三、自我检测师:学生独立完成,点生公布答案,师生评议。阶梯名称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_______米以上高原第二级阶梯_____—_____米_______、盆地第三级阶梯_______米以下平原、_______四、巩固练习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资源。2.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___级阶梯;山东位于第__________级阶梯上。2.“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季风气候显著B.地势东高西低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西高东低3.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某一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4.在山区开发利用中,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最适合发展的是()A.林业B.工业C.畜牧业D.渔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