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内容课时1课型新课授课班级七年级班日期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单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时间分配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唤醒:(1~2分钟)我们在小的时候,都听过父母结我们讲嫦娥奔月和后裔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据说后裔是夏朝初年的一位部落首领,善于射箭,曾将天上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免除了天下的大旱。而嫦娥就是他的妻子。据说嫦娥与后裔夫妻不和,她就偷吃了后裔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从此在也回不来了。后裔和嫦娥都是夏朝的著名人物,同学们还记得夏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吗?我国在公元前20世纪就进入了奴隶社会,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那么夏朝是如何衰亡的呢?在它之后的商朝和西周又如何建立的?我们共同来学习。二、对话:(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一)夏朝的兴衰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试结合所学内容回答。(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1)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开始设置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4)在回答第4问之前。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学生预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2)夏朝建立后,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3)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如果在位的国王没有后代,怎么办呢?就由他的同胞弟弟来接位。“禅让制”我们前面学过,它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做法。被推选人必须具备德和才两个方面的条件,比如舜、禹。“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家天下”指的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原来的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私,垄断权力出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儒家把此种情况叫做“小康”,是与“天下为公”的“大同”相对应的。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所以说,启继禹位意味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夏朝的衰落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中间曾几度反复。在启继禹位后,东方的伯益就打着传统的“军事民主制”的旗号,兴兵争夺王位,结果被启所败。这在古书上叫“益干启位,启杀之。”《淮南子》里记载了有扈氏被启打败,其原因为:“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义”为守旧的意思,即因为守旧而不知变更导致了失败。这些都说明夏朝建立后,曾有一段时间相当不稳定。启死后,太康继立,不久五子(指太康的五个兄弟)内讧,夏王朝内部发生争立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