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一段:【晚修自研课导学】3-4人小组长,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独立、安静完成。一、写出一句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二、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划出字词积累中的词语,不认识的字词,请查字(词)典。三、快速浏览课文,阅读知识链接,完成下面的问题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关于文体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籼()稻黔()阳衣钵()矢()志不移兵不解()甲2、解释下列词语。灵光:大相径庭:矢志不移:劫后余生: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亩,增产粮食约公斤,增收近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公斤,每亩增产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一般增产到。4.读课文,找出有关袁隆平个人经历和获奖情况的句子,并在课文中画出来。第二段:【白天长课导学】一、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二、定向导学、合作交流、教师精讲定向导学、合作交流、教师精讲1、检查晚自习自研情况。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抽查。2、(合作交流)请三人小组长组织讨论下面3个问题,并把讨论的结果在讲学稿上进行记录。(1)袁隆平为什么要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2)在研究中袁隆平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3)文章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袁隆平这个人物形象的?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教师精讲总结本文的写作并加以借鉴。①运用典型事例描写②生动的细节描写,勾勒人物的性格品质③引用数字,用事实说话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第1课时授课时间班级姓名三、当堂训练10’(独立完成)一、基础题:1、选择所给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A.横渡(hèng)累计(lěi)秧苗(yāng)B.鉴定(qiān)丰硕(shuò)笼罩(zhào)C.披挂(pī)曲折(qū)邀请(yāo)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扁远锻练大相径廷B.繁值遗传矢志不移C.雄蕊搅拌收效甚微二、提高题(阅读练习)1964年袁隆平2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袁隆平所有搞过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乱()。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了什么,把衣服一(),“扑通”一声()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3.当他的实验受到打击后,他是如何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原文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5.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选段表现了袁隆平什么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