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二十八奇妙的克隆课题课时1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良好习惯。2、引导学生理解朴素美、人格美的内涵,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3、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4、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难点体会景、情、理的完美结合;“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教学内容师生随笔一、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战后埋头写作。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2、通过读书、上网等手段,了解托尔斯泰,并给托尔斯泰写一个小传。3、认识下列生字,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茨威格墓冢飒飒禁锢墓志铭穹窿栅栏嬉戏文中还有那些字需要我们注意,请写在下面。4、学生自读课文,设疑思考:(1)请从文中勾画出四处描写托尔斯泰墓环境和形状的句子。(2)请用文中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3)建造这样的坟墓是谁的意愿?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追求这样的坟墓?(4)托尔斯泰晚年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5)饱经忧患的老人追求的幸福是什么?(6)人们参观此墓时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7)人们为什么这么庄严肃穆?人们如此敬仰他,是否仅仅因他的坟墓极为朴素?二、探究新知1、面对如此一个可供描写的东西异乎寻常少的,极其朴素的坟墓,作者的感受和态度是什么呢?划出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也用一个词概括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2、联系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在“朴素”与“美”之间替茨威格划上等号,那么你是否认同呢?如果是肯定的话,你是否会认为一个普通流浪汉、士兵的墓也可以称得上是“最美”呢?(提示:联系作者及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人们来墓地的反应)3、本文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托尔斯泰墓的美?4、小练笔:学完本文,你有了哪些新的人生感悟或启示?三、归纳整理四、达标测评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0分)茨威格()墓冢()许诺()飒飒()禁锢()嬉戏()穹隆()灵寝()荫蔽()尘嚣()墓志铭()奢华()扣人心弦()2、填空(10分)(1)茨威格是国的作家,著名作品有和等。(2)列夫托尔斯泰是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和《》。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和“”;他是19世纪伟大的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师生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