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四、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二)讲授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冒顿。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秦末,中原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匈奴崛起。教师:那么冒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老师:(总结)冒顿单于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统一蒙古,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第一次统一,对北方的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冒顿单于勇武善战,富于谋略。他是少数民族中比较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教师:在学生讨论完这个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讲述)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手工业发展状况)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老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匈奴强大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请大家回顾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学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和亲政策。老师:(简要介绍一下“白登之围”和“和亲政策”的背景,可以请学生看小字,理解什么是“和亲”)“和亲政策”效果如何?学生:“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老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老师: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汉武帝时是否已具备了攻打匈奴的条件呢?(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而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