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改革开放》教案授课内容9、改革开放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展示引领课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4)能在地图上找出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重点提示难点分析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环节和导学过程问题预设和导学评价一、自学导航改革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包含两个方面:(一)于1978年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于1985年开始的城市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请自学完成下面任务。(一)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实施:(1)尝试: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推广: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4、影响:(1)农民有了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3)农村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二)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2、第一阶段:(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3、第二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三)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党的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78年)2、目的:吸引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地理位置的优越、国家的优惠经济政策为特区的发展提供助力)3、过程:(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经济特区(级别最高、面积最大的特区)。(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3)设立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共个)---_________(共个)-----_________---内地(边疆省区),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能在地图上找出位置)二、合作探究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春天的故事》①材料中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②他划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③这个“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是我党在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做出的决定?④有人认为上述政策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2、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或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圈”指建立经济特区,广东最早的经济特区有3个:深圳、珠海.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