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课程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携手,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调查、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外;认识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教学设计:重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难点:卢沟桥事变为什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前导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翻寻报刊等方式搜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资料。结合课文,学会思考探究,备于课堂交流。教学资源:课本;Powerpoint课件(相关音乐、图片、文字、录像等);网上、报刊杂志上登载的侵华日军最新罪证;人力资源(参加过抗日的老人及对这段历史了解的家人朋友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特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课。教学过程片号幻灯片主要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馈与对策1本课课题进入学习状态。课前播放气势雄浑的《救国军歌》。创设氛围,唤起学生学习欲望。2“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热点论坛: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很快认出图中人物,对此事议论纷纷,发言阐述自己观点。适当点拨学生的观点,给予鼓励。从对此事的评论入手,促使学生去认识历史的真相,去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话题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3古迹一游“卢沟晓月”图片观看图片;思考问题。简介“卢沟桥”。过渡提问: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美?仅仅因为它美丽的景色引领学生走进历史,但又产生疑问。的建筑水平很高?引入“卢沟桥事变”。4“20世纪30年代的卢沟桥”图片口才展示:你能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大概经过吗?根据课前预习竞相参与展示自己口才的环节。赞扬学生的精彩讲述。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大大增强。5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动动脑: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观察、思考、交流、回答。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图,肯定学生的正确看法。学生回答不一定全面,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或暗示。6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图观看图片。放映图片,简介。学生全神贯注观察。7“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图8角色扮演:你能和你的同伴合作设计一段卢沟桥上中、日两军的对话和动作并即兴表演吗?分小组合作讨论;即兴表演;自由回答问题。提问:你们从刚才台上同学的表演中看出日军和中国守军各自的态度如何?学生给同伴的精彩表演以掌声鼓励。这一环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历史。9看谁找得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多少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阅读课文,同桌交流,找出:“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卢沟桥守军几乎全部战死桥头”、“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等史料。归纳、补充、鼓励。学生积极性很高,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10“中国军队沿长城奔赴前线”图观看图片。放映图片,过渡:保卫卢沟桥的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但日军早就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来势凶猛,经过反复争夺之后,卢沟桥失守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看图。11“日军通过卢沟桥”图12探究分析:“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对中国的抗战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愿望。提醒学生结合第14课有关知识进行思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