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开国大典》(选场)导学案教师寄语:雄关漫道今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了解剧情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把握剧中人物主要特点。2.体会剧本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行刻画人物的生动性。3.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剧情,了解剧中的矛盾冲突。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理解剧本的主旨,体会戏剧语言的一般特点。【知识链接】《开国大典》故事梗概:1948年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学习过程】【导入设计】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同志神情庄重地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这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毛泽东同志用响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电影《开国大典》中最为神圣庄严的一个场面,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它展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这是一个开创者和缔造者的形象,这是一个伟人的形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电影文学《开国大典》(节选)却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他同样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脸颊()伫()立褡()裢()难堪()瞟()过瘾()赊()欠金銮()殿()松懈()惰()性掸()土2、多音字注音。看相()相()中)一年半(载()载()歌载()舞喷()饭喷()香3、解词:熙熙攘攘:奄奄一息:龙盘虎踞:公事公办:岂有此理:七嘴八舌:聚精会神:二、合作探究。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剧中的四个小故事,说说从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2.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的有关语句,分析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3、请学生从文中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平凡小事和细节作分析三、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感人的故事呢?2、写点感想,谈谈在今天,毛主席的哪些品质我们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四、达标检测。1.下列选项中黑体字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欣慰馨香薪水辛苦B、娴熟和弦头衔嫌疑C、起哄洪水拱桥烘托D、阴谋殷切音讯原因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错别字应改为:;A、人声鼎沸金碧辉煌B、家喻户晓茫然不解C、锲而不舍骨瘦如柴D、不记其数岂有此理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行人熙熙攘攘。熙熙攘攘:⑵、这就是金銮殿!瞧,龙盘虎踞的。龙盘虎踞:⑶、被营救出来的时候,你骨瘦如柴,奄奄一息。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