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知识目标: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二、能力目标: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三、教学重点:1、苏俄政策调整的原因以及不同政策适应的时期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四、教学难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华盛顿:以美日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远东、太平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五、教学方法:引探法六、教学用具:幻灯片七、教学程序:导入:1、介绍导言框中《福熙车厢》,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明确:战争的结束,并没使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斗停止。2、引导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导入课文。新授:一、战后的“新秩序”想一想: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揭示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就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等实力。议一议: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对德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揭示列强召开会议的真正目的;和约中对德国军事和殖民地的问题,将会激起德国复仇的情绪。说一说:凡尔赛体系的含义。(凡尔赛体系,这个问题的综合性、概括性较强,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先侧重讲明凡尔赛体系的概念: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动脑筋:教材中p17动脑筋的问题: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强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尖锐矛盾。其中日、美等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小组讨论:(教师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怎样的历史?《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地位?(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仅改变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害国。美国通过排挤日本而获利,但激化了美日矛盾。)思维提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练习巩固:1、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2、请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弱国无外交的理解。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