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辄(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2)、题目解说:《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二、教学目标:①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②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③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重点:①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②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难点: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填空。陶渊明(365—427),名,字,著名的诗人、。2、给下列字注音。嗜()辄()吝()褐()箪()汲()俦()觞()二、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二)字、词、句过关1、解释加点的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亦不详其姓字()(3)、因以为号焉。()()()(4)、好读书()(5)、不求甚解()(6)、每有会意()(7)、性嗜酒()(8)、亲旧知其如此()(9)、或置酒招之()(10)、造饮辄尽()()(11)、期在必醉()(12)、曾不吝情去留()()(13)、晏如也()(14)、环堵萧然()()(15)、颇示己志()(16)、既醉而退()(17)、不蔽风日()(18)、短褐穿结()(19)、不戚戚于贫贱()(20)、常著文章自娱()(21)、箪瓢屡空()()()(22)、不汲汲于富贵()(23)、衔觞赋诗()()()(2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一多义词(1)、因以为号()以此自终()(2)、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合作探究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最能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的文字是什么?五柳先生的志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课时参考答案基础练习(略)研习课文(二)字、词、句过关1、解释加点的词。(1)、处所(2)、详细知道(3)、就;把;作为(4)、喜好(5)、很(6)、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7)、喜爱(8)、亲戚朋友(9)、有时(10)、到;就(11)、期望(12)、竟不;舍不得(13)、安然自若的样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