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辛亥革命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兴中会、同盟会是孙中山创立的革命组织,了解它们的奋斗目标和政治纲领。(2)能够说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简单过程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过程方法与能力(1)通过阅读、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制作“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简表”。(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简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遗志,增强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要点重点:①同盟会的创建是第一个重点。同盟会是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②辛亥革命是本课另一个重点。革命的成功使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首先,简单介绍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2、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及其性质。(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的背景: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2、武昌起义的经过: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二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共产党会议,确定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任参谋长,组成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计划暴露,起义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在等被捕,慷慨就义。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