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石缝间的生命组别:第组号姓名:家长签字:课题授课时间课型预习展示授课人学习目标1、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2、理解本文坚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的礼赞,更是一曲对人民中优秀分子的赞歌2、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文章对高昂的生命力的礼赞。环节1.1.解读目标2分钟2.读学15分钟3.研学10分钟4展示交流15分钟5、默写3分钟【知识超市】1.走进作者: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丑末寅初》《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学习流程】自学、合作探究解决下列内容:一、熟练朗读全诗的基础上,找出诗中易写错的字,加以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倔强juéjiàng采撷xié吮吸shǔn扼制è狭隘ài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佐餐zuŏ逊色xùn茁壮zhuó震慑shè黑黝黝yǒu藤蔓wàn间隙jiàn苍劲jìng缚住fù困厄è驾驭yù犀利xī期期艾艾àiài导入展示一组植物艰难而又倔强地从石缝间生长的镜头,交流看后的感受。从图片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它们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敬畏和赞美的。今天,让我来学习一篇赞美生命的力量的文章——《石缝间的生命》。二、1、“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石缝间的生命”具有在艰苦乃至恶劣的环境中,不失生命的尊严、顽强拼搏、创造辉煌的精神。2、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思考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原因要点:敢于去寻求、战胜最艰苦的环境、具有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作用:是文章的文眼,起了开门见山的作用。3、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为代表来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突出了其哪些特点?要求:(1)用点点、圈圈、划划的方法分别找出描写石缝间的生命的语句。(2)说说在它们身上体现着什么精神。(3)品读有关他们生命实质的话。――野草:生机不可扼制;山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4、你认为文章是否是仅仅赞美石缝间的这些生命的?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借它们要赞美什么呢?作者要给人们什么启示呢?赞美“一切生命”,是指动物、植物以及人类,它启迪人们要敢于寻求艰苦的环境,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要敢于面对、不要悲观。人,只有在逆境中拼搏,在困境中磨炼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二)研读赏析,揣摩语言: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边划边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①第五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被规定着指环境使它们只能生长在石缝间,是指环境对生命成长的限制、约束作用;又被环境改变着指环境使它们成为战胜环境的强者,环境可以从外部来改变和影响生命的发展。②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中,“发现”、“认识”、“锤炼”、“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说明了生命适应环境并改造自身的一般规律。③第九段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是生物学的,哲学的、美学的,如何理解?――生物学的:生命本是尊贵的,有权自认为辉煌,生机不可遏制。哲学的:生命被环境规定着、改造着,适者都是强者,生命就是拼搏。美学的:不仅装点荒山枯岭,更向你提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④文章结尾说“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是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从文章中看,这种“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创造生命奇迹、战胜险恶环境、显示生命顽强、增加世界活力、给人类带来重要启示等。⑤为什么文章开头说石缝隙间的生命是“倔强的生命”,结尾说它是“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