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老山界【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课前预习】1.了解红军长征中过老山界的背景。2.查字典,解决生字。【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各小组展示字词内容。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蜷缩()呜咽()点缀()澎湃()咀嚼()酣然入梦()苛捐杂税()②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③同位合作,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④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课文,感受精神。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面临困难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③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深入赏析,合作探究。读2-11自然段“山脚访瑶家”部分,其中瑶家大嫂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与“翻越老山界”的中心有何关系?(同位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1.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A.悬涯峭壁野马奔驰酣然入梦浑身紧张()B.不可捉摸故弄玄虚刺入饥骨苛捐杂税()C.杀生成仁勇敢无畏大显身手歪风邪气()D.美好景致大义凛然寒风凛洌扶危济困()2.分析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1.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不准:2.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鼓:[巩固提升]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骨碌()惊惶()点缀()péngpài()蜷缩()呜咽()hān()然入梦2.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不要掉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②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③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⑤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第03课时第3课老山界[巩固提升]1、gūluhuángzhuì澎湃quányè酣2、①“笑”,表明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洋溢着革命的自豪感。②“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③“叹息”是指飞机发出的声响,是拟人化说法。既表现了敌人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也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④“笨重”在这里含有条件艰苦、武器粗笨、机构臃肿等意思。⑤“坚强的意志”,指的是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