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2、掌握文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学习重难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学习过程一、熟读课文(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了解文中有关知识)1、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2、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3、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二、自学、对学、群学(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自以为()大有所益及()鲁肃过寻阳即更()刮目相待蒙乃()始就学权谓()吕蒙曰3、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③非复吴下阿蒙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但: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设备适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过: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孤: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即更刮目相待。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孙权劝学——吕蒙()学——鲁肃()学2、孙权为何要劝吕蒙学习,请从原文中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3、吕蒙读书后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4、为什么要写鲁肃与吕蒙结友?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四、你扮我演通过表演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五、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六、检测反馈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蒙辞()以军中多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即更()刮目相待蒙乃()始就学权谓()吕蒙曰2、解释加点字人称的用法。①卿今当涂掌事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③非复吴下阿蒙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但: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过: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孤: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5、《孙权劝学》选自,它是由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6、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7、本文主要是通过来表现人物,还运用了描写。反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