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教案1: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一.教学目标: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2.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3.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二.知识梳理:1.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2.南方古猿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中国的山顶洞人)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4.现代人分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5.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后来被父系氏族代替。6.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是:埃及、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三.课堂训练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最早起源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3.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劳动C.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工具个进步4.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A.山顶洞人B.阿尔法卢人C.克罗马农人D.元谋人5.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A.黄种人B.黑种人C.白种人D.红种人6.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经历的社会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是()A.部落B.母系氏族C.父系氏族D.部落联盟8.下列关于母系氏族公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母系氏族中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B.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起重要作用C.女性在社会中占主导作用D.女性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起主要作用9.阅读下列材料: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的婚姻状况?(2)这一阶段什么人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3)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所取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初三历史教案2: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主备:李春宝时间:7.24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2.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二.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三.知识梳理(一)、神奇的金字塔1.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公元前3100年(最早)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作用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上最大的金字塔。(二)汉谟拉比法典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兴起,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汉谟拉比法典》(1).建立的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2).法典的内容: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3).法典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4).法典的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印度河和恒河流域(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前15世纪建立)与统一(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3.种姓制度:(1)实质:一种等级制度(2)内容:四个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吠舍(一般平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地位最低)(3)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四.课堂练习1、以金字塔作为文明象征的是()A.古代希腊B.古巴比伦王国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成果,它诞生在()A.尼罗河流域B.恒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两河流域3.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作()A.阶梯制度B.种姓制度C.种族制度D.族姓制度4、古代印度的国王在种姓制度中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5.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中国被称为亚非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是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6.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都座落于温带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A.水资源丰富B.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C.生产力水平低下D.诸河谷地带利于农耕初三历史教案...